24 Apr 2007

與世界接軌

今晚到文化聽了一場很棒的演講
是由劉必榮教授主講的"與世界接軌"
探討現在的台灣大學生如何培養國際觀

一開始劉必榮教授說到拉抬青年人國際觀這件事情
他視此為啟蒙運動的一種

是個很幽默的說法,可是心中也難免有種感嘆
人人都在說著要有國際觀,可是實際上在做的時候卻是啟蒙運動?

接著劉教授將現今台灣的節目分成四大類
政治口水 明星八卦 怪力亂神 吃喝玩樂
分完類後 教授沒有說出特別的結論
但是自然而然有所感觸

教授告訴過他的學生
你可以不做個世界人,但起碼也要做個亞洲人吧!
=============================================================

>看看世界上的其他人都在幹什麼?
>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他們的情勢會怎麼影響到我們?
>他山之石有可供參考之處嗎?

教授提出了逆向思考
當我們接受一項訊息時,有沒有嘗試以反向的觀點來看待?
比如我們的政府提出的"南向政策",鼓勵台灣人往南發展
那麼我們有沒有想過:南邊的人是怎麼看待台灣人的呢?

從很多的歷史事件也可做此探討
>韓國v.s.中國
過去曾有個叫做高句麗的國家
在中國,被我們視為邊疆藩族所建立
在韓國,被視為國家的前身
高句麗是由誰建立的呢? 那個人是朱蒙
最近有部韓劇就是在演他! 劇裡面常常說到的天朝就是指當時的唐朝
裡面的人 是怎麼敘述當時的中國的呢?
跟我們自己念到的唐朝一定有很多的不一樣吧?!

我們對事情的了解夠全面嗎?
國際觀是一個習慣,一種思維

==================================================
如何擴展自己的國際視野?

1.語言能力

>不是只有會第二種語言就好,更要有良好的組織能力將他清晰的表達出來,總是言之有物

>文武兩雙全- 文采 專業 兩岸人脈 英日雙語 全球化的視野

2.了解其他國家的風土民情

>推薦書目: 追風箏的孩子(南亞) 一個的國人的故事 好兵帥克歷險記(捷克) 歷史學家(東歐) 沙門海空

>推薦電影: 總統的理髮師(韓國) 中央車站 盧安達飯店

3.國際文化敏感度

>去阿拉伯國家不能露鞋底,代表著輕視

>猶太人不過聖誕節

>很多的小細節,我們視之為理所當然的東西,對別人來說也是這樣嗎?

4.對國際局勢的基本了解

這邊教授舉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

有一天,一個在非洲某國作生意的日本人,在早上打開門的時候看見一個士兵從門前經過,他馬上打電話回日本,分析該國將有政變發生;該國出產銅,預料在政變發生後銅價會上漲,因此到美國的期貨市場買銅;果然政變發生,銅價大漲,那個日本人因此大賺了一筆

同樣一件事情如果今天開門的是個台灣人會怎麼樣呢?台灣人也會立刻打電話,但是是打回家報平安;然後,什麼事也不會發生就把電話掛了

所以我們真的有這樣的視野跟敏感度嗎?

5.緊密的連結概念

>全球化v.s.國際化

>用超連結的概念,建立知識體系

6.為台灣在國際社會中找定位

>用一個十字軸

橫者為地理 縱者為時間

藉以分析在同個時間點內,不同地域的狀況

同個地理位置,不同時間點所發生的事情

幫助我們釐清不同地域間彼此的關係及前後的因果

=================================================================

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中,如何過濾出有用的資訊,找出實用的知識?

>依自己的興趣找尋相關資訊

>面對熱門新聞,先冷靜思考其真實性(很多新聞都是被炒作出來的)

>交叉驗證:多看各方新聞,從多個角度檢驗消息的真實性

>多看書

>時間的累積

================================================================

就算找不到台灣的定位也要為在全球化下的自己找出定位

憑什麼?就我們擁有的傳統智慧以及我們吸收的新知識

--------------------------------------------------------------------------------------------
獻給很多還在水深火熱其中考的人東吳近日也有請劉教授去演講大家可以去聽聽很值得!

16 Apr 2007

抓住「國際視野」,抓住「競爭力」

今天晚上看了一本關於全球暖化的天下雜誌,不禁又讓我聯想到很多東西。於是,又給了我一股動力,想跳上來寫點什麼,只怕忘記。
國際活動這條路,我也不知道該說他算是走得平順,還是顛簸,尤其到了已經稱得上是「後期」的四月,感觸特別多。分會裡大多數的人,從質疑,反對,漸漸轉到了支持,鼓勵。當然,還有人到了現在還持反對意見,並且說了許多不好聽的話,「感覺很差」可能還不夠形容我對他那番見解的看法。我之前有點懶得回應,有點過度沉默;今天,換我來聊聊,為什麼,我要堅持這樣做。
在元智分會一直處於狀況不穩定之下,0607年的走向變成了打地基,穩固各方面事物。其中一點很重要的,是聖芬當時提出的「commitment」承諾,以及進一步的認同感。很簡單,就是要大家更認同這個地方,進一步替這分會努力。但從0607上半年的staff表現來看,我只能說我們失敗了,這個分會的發展方向並沒有沾上提高認同感,盡管member的表現不斷地令人振奮。但,也是這個經驗教了我一件事:舞台的重要性。認同感這東西,不是靠嘴巴說說,靠口號吼一吼,大家就能真的團結在一塊。在我的看法,是要將這群人導向同一個目標,擁有相同的氣息,給他們一個舞台發揮。
台北記者要靠什麼話題在澳洲記者前感到自豪?答案是101的跨年煙火秀,這件事被實際的發生在一場巴黎時裝秀。那棟建築物間接成了台北人對這城市認同並自豪的精神指標,是不爭的事實,盡管他是個砸錢就能蓋出來的東西。那回到分會來思考,我們要如何激發member的認同感呢?我的答案很簡單,就是做更多能看到AIESEC價值的事情。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可以參與到政大中日韓,並不是因為流程設計的華麗讓我玩了一場開心的營隊,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密切的跟一群外國人互動,交流。真正做到了溝通,真正交了些朋友,真正感受到了AIESEC的真諦,真正有機會去思考跨文化交流而進一步去影響世界。往後去回憶那場活動的片段,最難忘的絕對會是那些不同文化帶來的衝擊跟趣事,這就是國際活動可以給你的感動。而這份感動,應該要給更多人體驗才是。
大多人可以很輕易的看到分會能力不足,也缺乏經驗,所以得到個結論是辦不起來。但是卻很少很少人可以看到,這場活動讓這群OC成長得可觀,讓多少人討論多少人期待,多少人因此更有參與感,讓整個分會到了四月,都還是過得這麼有目標。甚至,不自覺得,凝聚起了對分會的認同感,才願意留下來AIESEC。這些,你都看得到嗎?我當初如果沒有參與那場國際活動,我今天就不會有這樣的視野,不會回來死纏爛打的吵著要糖吃,吵著要辦。但,換個角度想,0708的EB很幸福,因為他們從出發點開始,就人人具備有這樣的國際視野了。分會應該是最有創造力以及最多感動的地方,以前的元智分會都在挑戰這麼少人可以幹嘛,或是跟著總會走。以後呢?能不能因為這樣的國際視野跟人脈,提昇可塑性?可以肯定的是,競爭力才有機會出來。
當你擁有一群國外朋友,我相信你才會更有動力去學英文,因為你想跟他們溝通。當整個分會都有整群國外朋友,我也才相信English Strategy這個鬼東西才有辦法存活在台灣這個中文世界;而你的AIESEC生活圈也不再是單純辦辦演講跟宣傳會罷了。因為傳承,讓我最近用people的視野看到了好多東西,我會跟你說我覺得元智分會下年度member數有機會大跳躍成長,從現在的30~40跳到60~70。要怎麼留人?很簡單,砸下去做X呀,做規劃PBOX呀,一個issue叫entrepreneurship不夠,多開一個去做環保行不行?將這兩塊搞成兩大團隊行不行?每個團隊都砸20多人去跑,聽起來還不錯吧?在我看到慶應分會的那四塊架構之前,我一定也會跟你說:這怎麼可能?我們分會絕對做不到,下年度也絕對維持在40人。
這,就是國際視野帶給一個我的力量,你的經驗值跟思維都開了。每個VP都能以Global的角度去看事情,我不覺得這個分會依舊只懂得跟著人家走,而少了創造力。很多人當到了VP,會不自覺的不斷在「給」,而減少了「學」。這現象如果出現在0708,對元智分會可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光是這場活動,讓我到了現在還是不斷的在「學」,每次跟新加坡Alvin的線上討論,常常都讓我覺得獲益良多。朋友多,才有機會讓你學得多。0708年能好好善用我們三位外國夥伴,更多互動跟交流,絕對比你埋頭苦幹有幫助得多。
怎麼去凝聚一個分會?答案是:給你的成員們一個留下來的好理由,給他們一個好環境。這,將會是一個好的起點,去影響元智分會三年五年的好起點。

8 Apr 2007

This Summer, We are Touching the World



Hey AIESEC!!

What's your plan this summer?
As an AIESECer, did you participate any international activity?
Do you know how lucky you are?
This year, we got two study tours for our YZLC members!

1. START Taiwan
2. ECO Indonesia

So, what are you waiting for?
apply it now !!